以下为个人学习笔记和习题整理

# 整数类型操作

进制
现代的计算机和依赖计算机的设备里都用到二进制 (即 0 和 1) 来保存和表示数据,一个二进制表示一个比特 (Bit)。
在二进制的基础上,计算机还支持八进制和十六进制这两种进制。
除了计算机里的进制以外,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是十进制。
Python 语言支持二进制、八进制、十六进制以及十进制的数字表示。

a = 12 # 默认数字是十进制
print(a + 1)
b = 0b11101   # 以0b开头的数字是二进制
print(b + 1)
c = 0o12  # 以 0o 开头的数字是八进制
print(c + 1)
d = 0x1A  # 以 0x 开头的数字是十六进制
print(d + 1)

进制转换
不同进制的数字之间可以通过一定的计算规则相互转换。

# 数据类型转换

函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
int(x [,base ])         将x转换为一个整数
float(x)                将x转换为一个浮点数
str(x)                  将对象 x 转换为字符串
bool(x)                 将对象x转换成为布尔值

在 python 中,只有空字符串 '',"",数字 0, 空字典 {}, 空列表 [], 空元组 (), 和空数据 None 会被转换成为 False, 其他的都会被转换成为 True

# 算数运算符

运算符           描述            实例
+               加              两个对象相加 a + b 输出结果 30
-               减              得到负数或是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 a - b 输出结果 -10
*               乘              两个数相乘或是返回一个被重复若干次的字符串 a * b 输出结果 200
/               除              b / a 输出结果 2
//              取整            除返回商的整数部分 9//2 输出结果 4 , 9.0//2.0 输出结果 4.0
%               取余            返回除法的余数 b % a 输出结果 0**指数a**b 为10的20次方, 输出结果 100000000000000000000
()              小括号          提高运算优先级,比如: (1+2) * 3

注意:混合运算时,优先级顺序为: ** 高于 * / % // 高于 + - ,为了避免歧义,建议使用 () 来处理运算符优先级。 并且,不同类型的数字在进行混合运算时,整数将会转换成浮点数进行运算。

如果是两个字符串做加法运算,会直接把这两个字符串拼接成一个字符串。
如果是数字和字符串做乘法运算,会将这个字符串重复多次。

# 赋值运算符

・复合赋值运算符
运算符 描述 实例
+= 加法赋值运算符 c += a 等效于 c = c + a
-= 减法赋值运算符 c -= a 等效于 c = c - a
*= 乘法赋值运算符 c *= a 等效于 c = c * a
/= 除法赋值运算符 c /= a 等效于 c = c /a
//= 取整除赋值运算符 c //= a 等效于 c = c //a
%= 取模赋值运算符 c %= a 等效于 c = c % a
**= 幂赋值运算符 c **= a 等效于 c = c ** a

# 示例:+=
>>> a = 100
>>> a += 1  # 相当于执行 a = a + 1
>>> a
101
# 示例:*=
>>> a = 100
>>> a *= 2  # 相当于执行 a = a * 2
>>> a
200
# 示例:*=,运算时,符号右侧的表达式先计算出结果,再与左边变量的值运算
>>> a = 100
>>> a *= 1 + 2  # 相当于执行 a = a * (1+2)
>>> a
300

注意:赋值运算符是从右往左运算,将等号右边的值赋值给等号左边,所以,等号的左边一定不能是常量或者表达式。

# 比较运算符

以下假设变量a为10,变量b为20:
运算符             描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例
==           等于 - 比较对象是否相等           (a == b) 返回 False.
!=          不等于 - 比较两个对象是否不相等     (a != b) 返回 true.
<>          不等于 - 比较两个对象是否不相等     (a <> b) 返回 true。这个运算符类似 != 。
>           大于 - 返回x是否大于y              (a > b) 返回 False。
<           小于 - 返回x是否小于y。            (a < b) 返回 true。
>=          大于等于 - 返回x是否大于等于y。     (a >= b) 返回 False。
<=          小于等于 - 返回x是否小于等于y。     (a <= b) 返回 true。

如果是两个字符串进行比较,会将每个字符都转换成对应的编码,然后逐一进行对比。

In [1]: str1='a' 
In [2]: str2='ABC'
# 将字符转换成为对应的编码  a对应的编码是97,A对应的编码是65
In [3]: str1 > str2
Out[3]: True

# 逻辑运算符

逻辑运算符

and:
x and y:
只要有一个运算数是 False,结果就是 False; 只有所有的运算数都为 True 时,结果才是 True。
做取值运算时,取第一个为 False 的值,如果所有的值都为 True, 取最后一个值。
1 and 0 and 2--> 结果是 0;1 and 2 and 3--> 结果是 3

or:
x or y:
只要有一个运算数是 True,结果就是 True;
只有所有的运算数都为 False 时,结果才是 False
做取值运算时,取第一个为 True 的值,如果所有的值都为 False, 取最后一个值。
1 or 0 or 2--> 结果是 1;0 or None or () or '' or {} --> 结果是 {}

not:
not x:
布尔 "非" - 如果 x 为 True,返回 False 。如果 x 为 False,它返回 True。
not (a and b) 返回 False

# 运算符优先级

当多种运算符做混合运算时,就会涉及到先运算哪个,后运算哪个问题。以下表格列出了从最高到最低优先级的所有运算符:

**                      指数 (最高优先级)
~ + -                   按位翻转, 一元加号和减号 (最后两个的方法名为 +@ 和 -@)
* / % //                乘,除,取模和取整除
+ -                     加法减法
>> <<                   右移,左移运算符
&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位 'AND'
^ |                     位运算符
<= < > >=               比较运算符
<> == !=                等于运算符
=%= /= //= -= += *= **=        赋值运算符
is is not               身份运算符
in not in               成员运算符
not>and>or              逻辑运算符

练习:
``
print(True or False and True)
print(False or not False)
print(True or True and False)
a = 2
print(a ** 3 > 5 and a + 2 > 3 or a * 4 + 8 == 16 and not a == True and -a < 0)


在以后的实际开发中,如果有多种运算符进行混合运算时,强烈建议使用小括号来手动的控制运算符的优先级!